4月18日,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在陈瑞球楼333会议室召开2025年度工程师素养课程立项评审会。上海汽轮机厂有限公司技术发展处处长助理、高级工程师王鹏,教育学院院长吴静怡,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执行院长、研究生院副院长归琳,钱学森图书馆执行馆长李芳,教务处副处长仝月荣,研究生院培养办主任仇浩,教学发展中心副主任孟佳,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集成电路学院副院长诸葛群碧,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瞿茜,人文学院教授章毅,媒体与传播学院长聘教授席涛,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研究生教务办主任刘蓉洁,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研究生教务办主任刘英翠作为评审专家出席。会议由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副院长张小丽主持。
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培养工作主管武岳介绍了工程师素养课程建设背景与进展。为强化以“价值塑造、学科交叉、综合发展”为内涵的素养教育,学院于2023年增设“工程师素养”课程模块,首批建设课程已累计开展2轮教学。为进一步提升工程硕博士核心能力,本年度启动新一轮课程申报立项工作,旨在充分发挥我校人文社科优势作用,助力培养具有交大特色的卓越工程师队伍。
来自人文学院、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媒体与传播学院的18位课程责任教师依次围绕课程开设必要性、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特色等进行课程建设情况汇报。18门课程在教学设计理念上涵盖了职业素养、工程伦理、战略思维、领导管理和全球胜任力等方面的知识传授与能力拓展,通过跨学科课程学习,以期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从更宏观、更多元的视角看待和处理工程实践中的难题,适应现代工程领域对复合型工程人才的需求。
在专家讨论环节,与会专家围绕“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核心目标,明确了课程建设方向与重点,并就课程目标的层次化构建、章节体系的模块化重组、案例教学的场景化开发等方面展开深入交流。学院将结合专家评审意见持续探索优化卓越工程师课程体系建设,突出“校内+校外”多元教学资源优势,加强学生“思维力”与“专业力”的培养,深入推动卓越工程师培养改革,夯实培养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