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研究院概况
01
建设历程
国家有要求,教育有行动
2019年02月:学校与海南省政府、三亚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2019年07月:研究院注册成立, 启动人才队伍引进、海南专项研究生招生
2021年09月:第一批海南专项研究生入驻崖州湾科技城,已经毕业
2021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首批产教融合联合培养基地

与海南省签署新一周期战略合作协议
2024年11月:上海与海南省政府签署新一周期战略合作协议,充分发挥海南区位、资源、产业优势和上海交通大学学科、科研、人才优势,开展务实合作。

构建区域联动发展新格局
构建“1+3+5+N”区域联动模式,打造高质量发展强劲引擎。

02
组建上海交通大学海南研究院
2024年,上海交通大学进一步加强支持海南自贸港建设,成立海南研究院,负责协调上海交通大学三亚崖州湾深海科技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海南区块链研究院在琼有关科研及人才培养工作并对接联系海南国际医学中心,与上海交通大学三亚崖州湾深海科技研究院合署办公。

海南研究院为上海交通大学在海南省全部科研教育资源的总体管理单位。
以“交大所长,海南所需”为目标,与船建、自感、计算机、生命、环境等学院在海南开展研究生培养、科研合作、基地共建等合作。

合作单位
03
海南自由贸易港
《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党中央决定:在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四大主导产业,涉及13个重点园区,聚焦深海、南繁、航天三大科技创新高地。


04
三亚崖州湾科技城总体规划



05
崖州湾科技城入驻院校

二、科研平台
01
打造世界领先的深海装备全链条研究基地

02
建设深部生命国际研究中心三亚崖州湾研究基地

研究基地着力在崖州湾打造:
■ 深海微生物资源库
■ 深海样品处理平台
■ 深海环境模拟与检测平台
■ 深海微生物研究平台
■ 大数据存储与分析平台
03
建设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科研支撑平台

04
标志性科研成果









三、研究生培养
01
海南专项研究生规模
■ 采取“1+N”培养模式开展海南专项研究生培养

目前,依托学校ESI排名前1%等A类学科,累计招收600余名海南专项研究生,博士生占比约30%。海南专项研究生培养采取“两段式”培养模式,即第一年在学校本部按培养计划完成要求学分;第二年起进驻海南研究院开展科研实践工作。
02
海南专项研究生党支部建设

依托招生学院党委成立4个海南专项研究生党支部,研究院统筹开展海南专项研究生党支部在琼党建工作。充分开展理论实践活动,党建引领开展科研、就业、社会服务、爱国主义教育等。海南专项研究生党员屡获科技城最具影响力学生等荣誉称号,发表多篇SCI、EI等论文,获评国家奖学金、科技城科研英才等多项荣誉奖项,树立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03
海南专项研究生科研活动

研究院以“大科学+大工程”为抓手,托举创新人才在琼培养。科技城内定期举办丰富的国际学术活动,邀请国内外诺奖得主、领域大咖与同学们面对面交流。海南专项博士生可作为项目带头人申请海南省科研创新基金,目前在研海南省科研创新基金项目35项;立足海南独特区位优势,多次开展南海探测等科研海试和科考实践活动。
04
海南专项研究生创新创业

在创新创业方面,海南专项研究生斩获全国机器人大赛一等奖、连续2届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海南赛区金奖等创新创业赛事;同时,孵化有途洋、海南质合、零界智清等学生企业。今年正在举办的第三届“崖州湾杯”研究生创新创业大赛,奖金丰厚,特等奖20万元,一等奖1万5千元,为大家准备了丰富的双创支持资源。
05
海南专项研究生奖助补
海南专项研究生在琼享受奖助支持:

06
海南专项研究生保障条件
科技城按照“大共享+小学校”管理模式为入驻高校统一提供完备的后勤保障条件。


园区内共设有20家食堂,海南专项研究生享受4折学生优惠。

当前创新研学谷宿舍区的博士屋为单人间;硕士屋为双人间,每个房间配备独立卫浴、储物柜、空调、洗衣机等。

科技城提供高标准衣食住行保障条件。为方便内师生出行,园区内开设了5条免费公交专线;有罗森便利店、菜鸟驿站等便利设施;设有一站式学生服务中心,精准对接学生需求;配套医务室和警务室,区域民警在园区内开展24小时不间断巡逻。由交大仁济医院全面托管的科技城综合医院计划于今年底正式投入使用。


07
海南专项研究生在琼活动
深入推进园区文体建设,打造具有海南特色的文化生活,研究院开展多项特色活动。如西沙行出海活动、非遗文化体验活动、元旦晚会、“思源杯”羽毛球赛等等。

四、2026年招生计划
01
2026年招生计划


扫码关注上海交通大学
海南研究院

扫码关注三亚崖州湾科技城“一站式”学生社区官方信息分享平台


- End -

